30年设计50多座特大桥梁 目前正主持设计武汉杨泗港双层公路悬索桥
武汉晨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王虎)美国马里兰州时间6月12日(北京时间6月13日),从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传来消息,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徐恭义荣获2018年约翰·罗布林终身成就奖——这是国际桥梁界的个人*高奖,他也成为**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更是史上*年轻的获奖者。
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徐恭义所有综合成就、业绩和能力的认可,尤其是他在特大跨度桥梁设计和创新方面的技术成就和贡献。
国际桥梁大会是全球*具影响力的国际桥梁学术会议,其设立的奖项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其中,“约翰·罗布林奖”是由国际桥梁大会每年在全世界范围筛选、颁发给对桥梁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专家的终身成就奖,被誉为国际桥梁工程领域的个人*高成就奖之一。自1987年以来,每年评选奖励一位,至今已有31位国际**桥梁专家获奖,主要来自欧美国家。此前,美籍华人林同炎、邓文中也曾获得此奖。
徐恭义主持设计、目前在建的镇江五峰山高铁公路悬索桥和武汉杨泗港双层公路悬索桥分别以主跨1092米和主跨1700米二次刷新世界同类桥梁多项纪录。
徐恭义简介
今年55岁的徐恭义从事桥梁设计工作30年,主持设计50多座特大型桥梁,是我国现代悬索桥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军人,多项成果获国际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2006年被评为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两座“武汉造”大桥再摘桥梁“诺奖”
武汉晨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王虎 张静 刘佩娅)昨天,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上还传来另一个好消息:由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安徽芜湖长江二桥荣获大会*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由中铁大桥院设计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荣获亚瑟·海顿奖。
本届大会共设桥梁技术奖7项,分别从设计、实用性、理念、环境资源等方面对优秀桥梁工程给予评奖和表彰。其中,乔治·理查德森奖为设立*早、影响**的奖项,每年授予一个在桥梁设计、建造、科研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桥梁工程。安徽芜湖长江二桥的建设过程中,武汉建桥“国家队”先后总结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精度、制造控制精度等“八大精度”施工指南,提炼出752条技术指标,创造国内外多个**。中铁大桥局已经是第七次获得国际桥梁大会奖项。
亚瑟·海顿奖以表彰在桥梁的方便性、非传统设计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桥梁工程。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建在高山峡谷之间,跨度430米,桥面距谷底约300米。设计中,中铁大桥院解决了多功能空间索面玻璃悬索桥的大张开量空间索面缆索系统设计、玻璃桥面受力、结构抗风、人致振动、结构耐久性、结构变形适应等技术问题,**了“世界**跨度玻璃桥”“世界首座空间索面高山峡谷玻璃桥”等多项世界**。该桥自2016年8月向公众开放以来,每天接待上万游客,成为旅游热点。
据了解,由武汉人设计的桥梁此前曾3次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奖,分别是中铁大桥院设计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和马鞍山长江大桥,代表着中国在世界桥梁设计领域的突破和作为。
(来源:武汉晨报)